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鄂教版四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时间:2025-01-17 16:18:16
鄂教版四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本文共24687字]

第一课寻找快乐密码

【设计理念】

情绪是人类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我们一般将高兴、喜悦、愉快等情绪称之为积极情绪或良好情绪,而将愤怒、哀伤、惊怕、恐惧等情绪称之为消极情绪或不良情绪。高兴、喜悦、愉快的情绪能明显促进小学生身体的健康成长。反之,恐惧、悲伤等情绪会危害其身体健康。

四年级是培养孩子情绪控制能力的关键期,如果教育和引导得当,可以使得孩子经常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如高兴、快乐、幸福、满足,使其增强自信心,情绪高涨,精神饱满,既能提高其完成学习任务、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又能促进其健康心理的形成,避免由于长期体验消极情绪而引发的种种情绪障碍。积极的情绪体验会成为学生新的活动动机,使他们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也使他们情感调控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对于儿童来说,快乐应成为主导心境。本活动设计是让学生体验快乐,寻找快乐的策略,学会调节情绪。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初步了解快乐是情绪之一。

情感目标:体验快乐情绪,感受好心情。

技能目标:初步学习更多寻找快乐的方法,学会调节情绪。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快乐情绪,感受好心情。

难点:学习更多寻找快乐的方法,学会调节情绪。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将学生分成两队,强调规则意识。

学生准备:一段快乐经历。

【教学流程】

环节

目标

操作

建议

观察岛

(热身暖心)

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情景故事

1.教师讲解教材中观察岛中四个场景图片:小鸟在快乐地唱歌;小蜜蜂在花丛中快乐地采花蜜;小青蛙在田地里捉害虫,非常开心的样子;小羊在高兴地晒洗干净的衣服。

2.思考:小动物的心情是怎样的?

3.教师小结:“这些小动物们快乐的情绪也感染了我们,我们多么希望自己每天也这么快乐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寻找快乐的密码》这一课。”

1.此处教师可酌情调整活动方式。

2.本环节用时不超过5分钟。

活动营

(体验分享)

体验快乐情绪,感受好心情,交流快乐的策略。

活动一:笑容可掬

1.老师讲解活动规则及流程:

规则:全班同学分站成两排,两两相对站好。每次各队派出一位同学,先各自站在原地同对方相互鞠躬,身体要弯腰成90度,并高喊对方的名字问好。然后相对前行,走到面对面时,再相互鞠躬并高喊一次,最后归队(鞠躬者与其余成员均不可笑,笑出声的同学就被对方俘虏,排至对方的队尾)。按排队顺序更换代表人选,直至本队全部同学都参与一次。俘虏的人多的一队获胜。

2.全班交流:你有什么感受?

活动二:分享快乐密码

1.音乐响起时,开始传快乐球,音乐一停,球在谁的手上就请谁给大家说说自己觉得快乐的事情,让别人也和你一起快乐。

2.在音乐声中传球,音乐一停,球在谁的手上就请谁给大家说说自己克服不快乐的方法。

1.学生游戏时要遵守游戏规则。

2.学生交流时教师要给予反馈。让每个同学都有表达的机会。

3.本环节用时控制在20分钟以内。

分享屋

(总结提升)

归纳出寻找快乐的方法。

1.你会用什么方法保持快乐的情绪呢?

2.全班交流。

3.出示书中的几种方法:

(1)每天晚上都要想三件当天所发生的好事,并分析它们发生的原因。

(2)接触能让自己开心的事物,如笑话、相声、小品、漫画、滑稽剧等等。

(3)向朋友和家人倾吐心中的忧愁和烦闷。

(4)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少一些抱怨。

(5)积极的自我暗示,提醒自己要保持快乐。

(6)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别人帮助。

(7)转移注意力,进行适度的体育活动。

1.总结归纳一定要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

2.书中的方法可让学生通过默读、齐读等方法产生一定印象。

3.本环节用时至少5—8钟。

拓展园

(拓展延伸)

运用寻找快乐的方法,学会调节情绪。

活动一:故事《伞和草帽》

1.听故事《伞和草帽》

2.交流:奶奶为什么每天都变得快乐了?

3.你得到什么启示?

活动二:我的收获

学完这堂课,你觉得有哪些方法可以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快乐呢?快把你的快乐密码写下来吧!

1.教师要引导学生再次感悟调节情绪的重要性。

2.每个孩子可以结合不同的成长经历运用不同的方法。

3.本环节用时控制在10分钟以内。

【课后反馈】

1.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感兴趣。

2.学生是否体验到快乐的情绪。

3.学生是否会运用方法调节情绪。

【参考资料一】心理学背景知识

积极心理学——积极的情绪和体验

积极心理学是当代新兴的心理学思潮。它关心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以此获得良好的生活。

积极的情绪和体验是积极心理学研究极其关注的中心之一。某些离散的积极情绪,包括高兴、兴趣、满足、自豪和爱,都有拓延人们瞬间的知—行的能力,并能构建和增强人的个人资源,如增强人的体力、智力、社会协调性等。同时,其他实验研究表明,积极情绪拓延了知—行的个人资源,而消极情绪则减少了这一资源,而且,积极情绪有助于消除消极情绪。

关于积极情绪的研究有很多,比如主观幸福感、乐观等。其中,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自己对于本身的快乐和生活质量等“幸福感”指标的感觉。幸福者常常具有:1.具有更乐观的策略和性格;2.倾向于用积极的方式建构生活情境;3.预期未来适宜的生活环境;4.感觉能够控制自己的收入;5.对自己的能力与技能拥有自信。另外,幸福者能够化消极为积极,思考自我以及与自我有关的问题。

Seligman认为一个人选择乐观还是悲观,取决于其解释问题与挫折的方式是采取乐观的归因方式,还是悲观的归因方式。乐观产生健康、康复、精神,而悲观却导致相反的结果。我们对不同的情境已经形成了自动化的反应,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动化反应的意识,从而形成新的、更有效的方法去解释生活的事件。乐观可以使免疫系统更强,可以维持良好的健康方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乐观还能预测一个人60岁后的健康状况,悲观的人比乐观的人更早开始生病和健康退化,乐观者比悲观者更长寿。

【参考资料二】名人名言< ……此处隐藏21913个字……白做事情要注意排序,先做最重要的或者最紧急的事情,其次再做不太重要的或者不太紧急的事情。

8、心理引导:从理解的角度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观念,培养制定时间计划的习惯。

1、学生在填写时,教师要巡视。

2、活动一,学生在交流时,如果跑题了,教师要及时引导,让讨论围绕主题进行。

3、活动二,在同学们全班交流的时候,老师要接纳,理解并在最后有个总结,自然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3、本环节用时约20分钟。

分享屋

(总结提升)

归纳出合理利用时间的小诀窍

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合理利用时间的小贴士

2、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要合理高效地利用时间你有什么小窍门吗?

3、 教师给予反馈和补充,介绍教材上的方法和诀窍

4、 心理引导:巩固已学的知识,从感性的了解转化为理性的认识,使学生把知识内化。

1、总结归纳一定要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

2、教师的补充应有事例佐证,便于学生理解。

3、本环节用时约10分钟。

拓展园

(拓展延伸)

强化对合理利用时间的学习效果,是对之前学习的领悟运用。

1、 组织学生按照教材上的表格来设计周末计划安排表。

2、 请同学分享自己的安排表。

3、 教师给予反馈和补充。

4、 心理引导:把课程上学到的知识投入应用,帮助学生提高合理利用时间的能力。

1.教师要引导学生写自己的经历,自己的小计划,如学生不明白,可以举例说明。

2.本环节用时控制在10分钟以内。

【活动反馈】

1、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感兴趣;

2、学生积极参与度怎么样;

3、学生是否掌握高效地利用时间的方法。

【练习题】

1、这周末你的时间安排是怎样的?

2、经过时间安排,你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吗?

【教学参考素材】

一、时间重要性的名人名言

1、如果有什么需要明天做的事,最好现在就开始。——富兰克林

2、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鲁迅

3、人生太短,要干的事太多,我要争分夺秒。——爱迪生

4、时难得而易失也。——贾谊

5、丢失的牛羊可以找回,但是失去的时间却无法找回。——乔叟

二、是谁从我们身边悄悄地偷走了时间?

1、忽然被老师或班干部分派工作、有亲戚来访、同学间的闲谈、发手机短信、电话聊天、在决定先做哪科作业时用了好几分钟…… (事情的紧急和重要性)

2、“习惯拖延”是最大的时间偷窃者,李同学的那个星期天就是典型的“时间拖延”个案。许多同学都因无法克服小李那样的拖延恶习而感到苦恼,特别是在考试前,每天摆出苦读架式,甚至中午不休晚上熬夜,而收效甚微。

三、如何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时间?

1、强化儿童的时间价值意识

要让学生从小认识到时间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事业当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有意识地传授有关时间管理的知识,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检验他们的时间管理策略的有效性,并给予及时反馈。

2、帮助儿童设定明确的目标

明确的目标是对时间进行有效管理的前提。实践证明,“不知道该干什么”极大地影响了儿童对时间的计划和分配。帮助儿童在设立明确的目标时需要将近期、中期和长期目标相结合,这需要家长和老师的配合、引导。

3、培养儿童良好的自理能力

良好的自理能力是使儿童意识到自己对时间的控制能力的最好途径。它可以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日常生活中对时间的有效控制、效能反馈能使儿童提升自我控制的自信心,从而强化对时间的管理意识和能力。

4、教会儿童集中精力做正确的事

积极的时间管理中“帕瑞托原则”认为,20%的目标具有80%的价值,而剩余的80%的目标只有20%的价值。因此为了有效地管理时间,就应该根据价值来判断投入的时间,也就是说要区分事情的轻重缓急,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有较大意义的目标中。因此教会孩子学会区分事情的重要性、学会集中精力做正确的事情并且坚持完成是培养小学高年级儿童时间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5、纠正儿童的拖延行为

专家们发现拖延是时间管理之大忌。思考和计划固然重要,但行动更重要。拖延是许多学生时间管理不善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帮助学生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心理学背景知识】

时间管理

时间是极其重要的学习资源,有效的时间管理可以促进学习,增强自我效能感;无效的时间管理则会削弱信心,降低学习效率。时间管理是自我调节学习的一种重要策略。

1、有效的时间管理策略:

(1)统筹安排学习时间,根据总体目标对时间作出总体安排;

(2)确立有规律的学习时段,高效利用最佳时间;

(3)灵活利用零碎时间,用这些时间处理琐碎事情;

(4)确立切合实际的目标,正确把握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

(5)使用固定的学习区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6)制定有层次的计划,分清任务的轻重缓急;

(7)学会对分心的事物说“不”,集中注意力于当前的活动;

(8)自我奖励学习上的成功,学会延缓满足。

2、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

“四象限”是美国管理学家科维提出的一个时间管理的理论,把工作按重要性和紧急性两个维度进行划分,分为四个象限,如下图所示:

处理的先后顺序:先是紧急且重要的,其次是重要但不紧急的,再到紧急但不重要的,最后才是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的。

具体来说:

(1)第一象限是重要又紧迫的事

这个象限包含的是一些紧急而重要的事情,这一类事情具有时间的紧迫性和影响的重大性,无法回避也不能拖延,必须首先处理优先解决。

(2)第二象限是重要但不紧迫的事

这一象限不同于第一象限,这一象限的事件不具有时间上的紧迫性,但是它具有重大的影响,生活工作中好多重要的工作,都需要在事件出现之前做好准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未雨绸缪”。

(3)第三象限是紧急但不重要的事

第三象限包含的事件是那些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因此这一象限的事件具有很大的迷惑性。这些不重要的事件往往因为它紧急,就会占据人们很多宝贵时间。

(4)第四象限是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

第四象限的事件大多是些琐碎的事情,没有时间紧迫性,也没有任何重要性,做这些事情往往会浪费大量宝贵的时间跟精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判断与分析,根据生活中各项活动内容所占时间比例的大小和多少,将这些活动进行归类,帮助他们明确事情的轻重缓急,有重点、有条理地完成任务。

《鄂教版四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本文共24687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