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推敲》公开课的教案【新版多篇】

时间:2025-01-17 16:18:35
《推敲》公开课的教案【新版多篇】[本文共13680字]

【说明】《推敲》公开课的教案【新版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推敲》教学教案 篇一

教学要求: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能将这个故事。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即使……也……”造句。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第一课时

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僧。

说说诗句的意思。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句话是谁写的吗?

出示 唐朝 贾岛

指名认读。

简介贾岛。

认读词语 和尚 斟酌

理解 斟酌:考虑实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适当。

揭示课题。

听读课文

边读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轻声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正确。

默读,理解下列词语。

幽居 皎洁 吟哦 妥帖 冲撞 宽恕 莽撞 仪仗队

犹豫不决 簇拥

检查自学效果

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抽读生字词。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推敲这个故事的?

细读课文

出示图画,说说图意。

读课文,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

指导朗读。

读了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练读这句。

细读第3自然段。

图上画了谁,正在干什么?

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指导朗读。

细读第4至6自然段。

当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的时候,行人怎么样?贾岛又怎么样?他怎么会这样?

读后讨论。

自由读第7节。

为什么说敲更好呢?

贾岛听了,有什么反应?

什么叫推敲呢?

齐读课文。

第三课时

表演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以诗赠友(发生)

11 推敲 反复斟酌(发展)

冲撞仪仗(高潮)

确定用敲(结局)

课《推敲》教案 篇二

前不久听一位教师上《推敲》,很为她那迁移训练的巧妙设计叹服!

讲读完课文后,该教师出了这么一道训练题:在下面句子的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字。

春风吹绿了树梢,吹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教师设计此项训练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像文中的贾岛一样潜心推敲。几分钟后,学生a站起来说填“绿”,理由是:春天来了,树梢发出了绿芽,小草也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刚说完,学生b就站起来也说是填“绿”。理由是:冬天小草是枯黄的,春风一吹,又焕发了新的生命力,而绿色正是植物的生命色。学生c也填字同上,但说法却又与前两位学生不同。仅仅一个”绿”字,学生就有几种不同的见解。可见,学生的思维被充分地激活了,不时地闪现出创新的火花。学生d认为此处填“醒”较好;因为春天来了,熟睡了整个冬天的小草苏醒了,有了勃勃的生机。学生e显然经过了仔细的推敲,站起来高声说道:“我认为填‘俏’更妙。原句中已出现‘吹绿’‘吹皱’‘吹鼓’等词语,‘吹俏’既避免了词语上的重复,又把小草当人来写,春天里的小草犹如俏丽的姑娘,一个‘俏’字就把小草写活了。”课堂上,学生的独特见解不时赢得听课教师的啧啧称赞,大家不由得为执教教师此项迁移训练的巧妙拍手叫好。正是由于这精心的设计,才会碰撞出学生思维的火花,才会使学生的求异创新异彩纷呈!

最后,执教教师的结束语也说得恰到好处,犹如画龙点睛:“每个人对语意的理解常常是会不同的,所以不管你们用哪个词,只要它能表达出你们的真实感情,都是合适的。而最重要的是我们经历了一个反复推敲的过程。”

在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了什么是“推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亲身体验一下“推敲”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明白:这就是推敲!真是妙极了!

推敲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2、仔细研读全文,学习贾岛反复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设想:教学这篇名作,要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教学中不妨采用诵读、讨论和合作探究的方法,激情增趣,领会情感,学懂课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古人炼字不遗力,留得佳话传古今,斟酌字词,锤炼语言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许多诗人深谙此道,乐此不疲,几至忘我的境界。这节课我们来了解其中的一个故事。二、初读课文1、请听录音并小声跟读,注意生字,停顿、语速、语调等。2 、老师放录音,学生小声跟读,边读边在原文中将生字注音标明3、录音放完后,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出示生字请学生到黑板注音: 吟哦    辔三、熟读课文,疏通文意:1、学生在掌握字音的基础上,将文章读熟,边读边疏通词句: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难解的、注解中没提到的、应特别予以重视的字词。学生提问,教师点拔重点:(1)通假字并释义:练之未定:(2)指出古今异义的词,并分别解释古义与今义:

古今异义的词 古义 今义 权     左右     具

(3)一词多义:①作:又欲作“敲”字          引手作推敲之势②之:练之未定                推敲之势③时:时时             ……此处隐藏10981个字……闩莽撞

避让响亮沉睡推敲家境贫寒夜深人静

4、指导读好下列长句: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

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五、指导书写生字。

皎、骑、僧:左窄右宽;

斟、酌:左右基本等宽,“斟”左高右低。

尚、妥:上小下大。

贾:上宽下窄。

愈:上大下小。

唐:第三笔要有足够的伸展。

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推敲

皎斟尚愈

第二课时

教学的内容:

理解课文。

教学的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3、用“即使……也……”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下列词语:皎洁推敲斟酌妥帖

2、填空:

()有个诗人叫(),早年因(),出家当了和尚。

二、导读课文。

第二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

映示并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

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5、理解重点句:

映示: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结合句子选择“摸”的义项:A、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演示);B、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C、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D、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

(3)指导读好这句话。

6、出卡片出示重点词语:夜深人静月光皎洁

(1)同学们展开想象,再看投影,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

(2)指导朗读。

7、指导朗读这一段: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8、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

板书:发生深夜访友以诗相赠

第三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图上画了谁?他正在干什么?

2、指名读课文,思考: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别用“--”和“”画出有关的句子)

3、同学们交流。

4、“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恰当)还有哪些词意思跟它相近?(合适适宜适当等)给“或许”找个近义词。

5、比较分析: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觉进了长安城。

(1)指名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同学们试做动作。

(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6、自由练读第三段,同桌互读,齐读。

7、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板书:发展一字斟酌反复推敲

第四至六段

1、默读思考:贾岛是怎样闯进韩愈的仪仗队的?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现,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2、同学们交流。

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1)练读: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要读出诚恳、请求原谅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

4、小结:贾岛不知学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故事进入了高潮。

板书:高潮冲闯仪仗请求宽恕

第七段

1、自由朗读,思考:这主要写了什么?

2、同学们交流。

3、“犹豫不决”什么意思?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了贾岛“犹豫不决”?

4、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5、映示: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1)指名读。

(2)给“思索”找近义词。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换成“思考”?为什么?

6、映示韩愈说的话。

(1)指名朗读。

(2)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3)映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贾岛是怎么知道“鸟宿池边树”的?(引导同学们体会“敲”字是真实地写出了他当时的做法)

7、指导表情朗读这一段。

8、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

板书:结局韩愈表态贾岛赞同

第八段

1、过渡: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什么叫“推敲”呢?

2、齐读第八段。

三、指导讲故事。

1、师:要想讲好这个,先得反课文读熟了。下面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像放电影那样故事中的贾岛和韩愈在你的脑子里活起来。

同学们练读课文。

2、结合板书提示讲述顺序。

3、同学们练讲:

(1)各自练讲。

(2)分小小组练讲。

(3)各组推派代表讲。

(4)评选“故事大王”。

四、指导造句。

1、映示原句。

2、同学们练读,说说上半句讲了什么,下半句又讲了什么。

3、练习:

把句子补充完整:

即使明天下雨,你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也能自觉遵守纪律。

这次考试,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应该骄傲。

4、同学们交流口头造句,师生评点。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2、朗读、背诵《题李凝幽居》这首诗。

3、写出近义词。

妥帖()推敲()或许()吟哦()

4、用“即使……也……”造句。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推敲》公开课的教案【新版多篇】范文。

《《推敲》公开课的教案【新版多篇】[本文共1368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