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语阅读课程小结
看选项之后的第一步就是排除,比较典型的排除干扰选项的方法有:
1) 用同性元素来排除
2) 用错误选项的典型特征排除:
a)所述和原文相反;b)无中生有;c)和常识一致,却和文中科学论述相悖;d)是原文不严谨的改写或推理;e)违背常理;f)语气极端过于绝对正确选项的特征——原文改写
一、最常见的原文改写的方法是词性变换,同义词、同义词组的替换,这些变化往往体现了选项与原文之间的文字与文字之间的精确的对应
二、原文改写还有一种很普遍的方式就是句式和表达法的转换
三、如果题干出现与原文某处的强对比关系词,则答案也应当对原文所述取反,这种原文与选项之间反义替换,也是文字对应的一种
细节题的命题规律及解题方法
一、 列举处常考
列举处是指用first(ly),second(ly),third(ly),finally;not only…but also;then;in addition;further more;moreover;above all;on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等表示顺承关系的词语列举出的事实。要求考生从列举出的内容中,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答案项。该考点常出题型是“细节事实题”。
二、 例证处常考
为了使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更加明确,作者经常用具体的例子打比方,句中常用由as,such as,for example,for instance,take…as an example等引导的短语或句子作为例证,这些例句或比喻就成为命题者提问的焦点。
三、 转折对比处常考
一般而言,转折后的内容常常使语义的重点,命题者常对转折处的内容进行提问。转折一般通过however,but,yet,in fact等词语来引导。强对比常由like,unlike,until,not so much….as等词语引导。命题者常对用来对比的双方属性进行考查。
四、 比较处常考
比较级应该说是个应用更为广泛的。因为它不仅用于定位,也用于排除选项,因为无端的比较、相反的比较,偷换对象的比较经常出现在干扰选项中。正是由于我们标记并且关注到了原文中的比较,才能够较为顺利地排除这样的干扰。
五、 因果句常考
命题者常以文中因果句出一些考查文中两个事件内在因果关系的试题,或出些概括文意、段意的试题。一般以推理题和主旨大意题型出现,兼顾少量事实细节题等。表示因果关系的词由:because of,since,for,as,therefore,consequently,result in/from,originate from,as a result,lead to,thus等。
六、 引言处常考
作者为了正确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或使论点更有依据,常常引用名人的论断或重要发现等。命题者常在此做文章。
七、 复杂句常考
复杂句常是命题者出题之处,包括同位语、插入语、定语、长句、从句、不定式等,命题者主要考查考生对句子之间指代关系;文章段落之间关系的理解,常以逻辑推理题型出现,包括少量词汇等题型。
细节题的解题技巧:
1) 从选项(题干、题支入手),寻找原文的语言重现。
2) 干扰项特点:
1. 照抄部分原文信息;
2. 含有原文中没有的内容;
3. 与原文相矛盾的内容;
4. 张冠李戴的内容(把a的特征加在b上);
5. 偷梁换柱的内容:与原文内容一半相同一半不同,即选项仍用文章中的句法结构和大部分词汇,但换关键词,造成意思上的改变;
6. 与原句内容相似但过于绝对化。
7. 虽是原文信息,但出自非相关出处。
3) 正确选项的特点:
1. 事实细节题中,一般照抄原文的不是正确答案,而同义替换的是正确选项。
2. 排除式题型:问选项中哪一个正确(包括在内)或错误(不包括在内)的题。一般来说,含有一些概括性太强的词(如:only, everything, all, none, must, never, always, too, so, alone, everyone, entirely, absolute, mainly, any, have to, no, very, completely, hardly, the most, no longer等)的选项老师错误的。而含有不肯定词:some, sometimes, certain, someone, more…than,(not)as…as, less等的选项往往正确。
这类题的答案往往在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反的选项中。
猜测词义类命题
猜词技巧是阅读中一项非常重要和常用的技巧,是应对生词、确定词汇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确切含义的手段。阅读中的生词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上、下文中的词、句乃至整个篇章,在意义上、结构上和逻辑上存在联系,这些联系便是我们推测词义的依据,通常简称为词的上下文线索(context clues)。
常用的上、下文线索有以下几种:
1) 举例线索,2)上、下文推理线索;3)比较与对照性线索(包括同义、反义词线索及重复线索)。
1) 干扰项特点:
1) 与所考查的词汇形似
2) 含有该词常规含义
3) 与该词意义无关/相反
4) 对句子的释义太宽/太窄
2) 正确选项的特点:
1) 与所考词汇词形相近的往往是错误的。
2) 如果考查的是熟词,要考虑其在特定上下文中的意义,尤其注意含有该词常规含义的选项一般是错误选项。
3) 考查句意的题,选项中含有绝对词的往往错误,而使用不肯定语气词、或意义解释深刻的常常是正确选项。
态度题的考点及解题方法
考点1:在强肯定后的转折关系是命态度题的重点
考点2:说明文中的优点应判断为下面态度
考点3:在两方观点的文章中,要看有无作者的观点,判断是主观不是客观。
考点4:回归到态度句,注意混合型的观点:i like, but …
(关注作者在相关出处所用形容词的褒贬性质:关注作者所引用对象的身份或立场对比)
推断题
干扰项特点:
1. 以假乱真,编造信息,不是在文章事实或上下文(句)逻辑基础上进行推理而得出的观点;
2. 混淆本末,主次不分:虽然以文章提供的事实或内在逻辑为基础进行推理,但推理过头,概括过度;
3. ……此处隐藏8845个字……见,其实叙事类的文章本来就很少见。能够判断作者写作的意图,基本上所有的题目都可以应付的来了。其实做阅读理解本来就是对作者写作意图的判断和写作思路的融入,所以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文章题目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下面说一下一些做题目的技巧:1)文章一上来先看标题,先看看说的什么,自己猜测一下话题内容。没有的话,快速浏览第一段。注意要快速,千万不要在文章主体的判断上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2)主题大概知道了以后,先去看题目。一方面在主旨题里面,找到相关的主题信息,看看和自己猜想的一样不一样,有利于进一步确定主题。另一方面看看细节题,看看需要你再阅读文章的时候留意些什么信息,把重点词语标记起来。语义题可以忽略,光看题目基本上看不出来。单词题目可以猜一下。
3)题目看好了以后,就要开始阅读文章了。带着问题去看文章的话会有比较强的目的性,对文章的重点把握会比较明确。对于比较关键的句子和形容词,做上标记,在之后作题的时候会起到提醒的作用。
4)阅读文章的时候,大部分地方可以采取快速阅读。当看到了和题目相关的部分的时候,应该放慢速度并联系前后文阅读,看过这部分以后可以直接作相关的题目,不需要等到全部读完以后再作,争取在第一次阅读就把题目解决。
5)文章阅读完以后,应该已经完成了80%的题目了。这时候可以对主旨题下手。
6)重新检查一遍题目,如果觉得有踌躇的题目就在上面打个圈,时间允许的话重新参考相关段落,觉得时间有点紧的话就回头再看,不要为了一道题目牺牲了后面的时间。
7)每个阅读时期长短不一样,决定于文章的类型还有语言结构难度,不需要为每一篇文章限制时间,但在做阅读理解的总时间上面要进行控制。比如英语考试里面4篇阅读,可以限制自己在30-40分钟以内完成,而其中每篇文章花费的时间有自己来衡量。一般来说,科普类的文章应该花时间最少;说人生意义或者生活方式的时间稍长;向政府反映社会问题或者向社区埋怨的文章可以花相对较长的时间。
8)除了科普类的文章以外,其他的文章在字里行间都会带有作者的感情偏向性,也会透露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在作者感情比较暧昧的时候,所用的形容词能够比较明显的反映作者的感情色彩;也会有作者感情非常明显表达的时候,这些时候作者一般会通过动词和语气来进行表达;这些信息千万不要放过,这是你了解文章的最重要的信息,尝试顺着作者的写作思路前进,从作者的角度来看待讨论的问题。
9)做阅读理解,最大的困难不在于读懂文章,而在于读懂作者。做阅读理解最忌讳有先入为主的见解,这样会影响你从作者的观点深入问题。在主旨题目上面出错很大程度上是出于这样的原因。当然,不排除你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不谋而合,这样的状态是最好的。
最后,对不同类型的文章进行一下总结分析:1)科普类文章。这类文章最简单,所以先说。科普类文章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新旧科技或者产品作比较,第二类是单纯介绍新技术的。两种文章的处理可以说是完全一样的,稍有不同的是在出题时前者会对产品比较有所侧重。碰上这类文章就可以开始窃笑了,因为很多答案都可以直接做出来的,对于比较旧的科技文章甚至可以不看文章。而且一般来说,这类文章不会涉及作者的感情偏好,答案都可以直接在文章中找出来,做题的时候只需要留意一下细节即可。这类文章里面最难的一种题目是判断阅读对象的题目,需要对文章的语气和技术含量来判断,但是出题几率比较低。在这类文章花的时间要尽量限制,可以给其他的阅读留出很多时间。
2)叙事类。这类文章一般会描述一个很完整的故事,然后以点缀的方式给出作者的意见或者提出问题留给读者思考。一般来说要读懂这种文章没有多大的困难,而且因为是叙事性质,题目设置方面也相对简单。文章的难点在于搞懂事情的发展顺序还有发展的方向,用当事人的眼光亲历事情。由于故事主线和题目是相关联的,所以叙事性的文章在做题目的时候可以采取一边看一边做的方法,比较节省时间。这类文章经常会在结尾部分加上一点点的感悟,或者提出一些疑问,从这最后一段就可以看得出来作者写作意图还有写作的偏向性。
3)人生意义类。人生意义类的阅读一般也是一故事引出的,和前者不一样的是叙事部分在文章中所占篇幅很少,相关的题目分额也不多,这部分题目只要按照题目内容找到文章相应内容即可。人生意义类的题目比较难的地方在于很难多地方需要揣摩作者的心思,很忌讳读者主观臆断。一般来说在阅读理解里面出现的这类文章都是比较乐观积极、导人向善的,这是一个可把握的方向。出题的方向不外乎是问题是怎么为激发或者引起的、作者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作者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作者的看法和其他人的看法有什么冲突、作者说出某一句话他想暗示些什么。首先把握住作者所支持的观点,然后以作者的这个观点作为基准作答即可。做这类文章的时候先
看题目再看文章,不要一边做一边看,否则很容易打乱思路的。
4)社会问题类。社会问题类的文章在阅读理解里面算是最难的了,原因在于人物观点不一,很容易混淆。先略看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看看到底在讨论个什么问题,或者最起码了解讨论的客体是什么(转载请注明来源:Www.);然后再看题目,带着题目去看文章,有目的性地找出对峙方的观点。这类文章一般是作者对社区或者对政府的埋怨,这样的话观点会比较鲜明,只要注意找出为题的缘由,作者为什么认为这是个问题,作者认为该怎么解决,社区怎么回应即可。也有时候除了作者和被埋怨一方以外,还有第三者的存在,比如作者的家人,这种时候作者的观点就很容易被家里人混淆;在这种情况下,要留意角色观点的切换,特别在前后观点不一致的时候很有可能人物已经被切换了。做这类文章的时候,多在文章上面做标记,把原因、对峙主体、观点、目标、解决方案标志出来,在做题目的时候会清晰很多。
第五篇:英语语法课程教学小结
英语语法课程教学小结
课程性质:通修课授课年级:2014级153人 学分:2考试方式:笔试
教材:《新编英语语法教程》章振邦主编上海出版社出版
本学期讲授内容为教材的后15个章节,并根据学生要参加全国英语专业英语四级考试的要求,穿插讲解了2014年至2014年的全真试题的结构部分,有一定的针对性,学生反应良好。
在授课过程中做到认真备课,细致讲授,耐心辅导,针对学生思辩能力和应用能力较弱的现实状况,增加了课堂提问和讨论的次数,以训练学生解决问题和增和分析的能力。 其中为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对全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综合测试。期末试卷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深度、广度合理,难易度适中,基本涵盖了本学期所学的内容。
期末考试90分以上29人,80分以上50人,70分以上29人,60分以上23人,不及格19人。(以上为卷面成绩)。成绩基本呈正态分布,反映了学生的真实程度。
就教学而言,在讲授理论的同时,还需加大实践性训练的力度,多做各种题型,就学生而言,除认真研读教材,尚需有意识地增加实践环节,加大习题量,以巩固理论知识。
任课教师:齐鹏2014年7月10日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