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新版多篇)

时间:2025-01-17 16:20:29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新版多篇)[本文共7608字]

【摘要】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新版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篇一

摘要:中国是饮食大国,随着国力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深造。对于学习者来说,词汇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的饮食文化对词汇和表达都产生了深厚的影响,因此饮食类的文化词汇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人通过对 CNKI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硕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及中国重要会议全文数据库中的文献进行检索,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为主题的期刊论文808篇,特色期刊101篇,国际会议62篇,硕士论文1012篇。但是,以“饮食类文化词汇教学”为主题的论文寥寥无几,且主要为硕士论文,由此可见饮食文化词汇教学这一领域还有待关注及完善。研究的目的在于对饮食类文化词汇进行界定和归纳,发现此类词汇学习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同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引起学生和对外汉语教师对饮食类文化词汇的重视,这对推广中国饮食文化也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文化词汇;饮食文化词汇;词汇教学

文化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因此饮食类文化词汇的教学也理应受到大家的重视。本人通过知网搜集并整理相关文献,现将整理后的研究现状作如下分类。

一、文化词汇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研究

文化词汇作为文化和历史的载体,是了解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关键。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词汇的学习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赵迪、张楠、经文勤(2019)的《浅谈对外汉语文化词汇教学》一文对文化词汇的界定进行了简单的归纳介绍,分析了留学生学习汉语文化词汇时出现的习得问题,并对文化词汇的教学提出了一些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焦璐雁(2018)认为,只有理解词汇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才能理解词的意思,更好的学习汉语。比如一些中国传统的文化词汇,旗袍,麻将,陶瓷,胡同等这些具有文化底蕴和背景的词汇。汉语教材中词汇的文化涵义丰富,有些词有着特殊的文化背景,带有中国韵味。这些传承于五千年的文化词汇,留学生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汉语,有效地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两位学者都从宏观角度阐述了文化词汇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实用意义。

赵丹娜(2017)一文《对外汉语教学中中国文化词汇教学相关问题探讨—以(2015)为例》首先对中国文化及文化词汇进行了界定,其次是对《汉语教程》中的文化词汇进行分析,最后从教学中发现了若干问题,提出了中国文化词汇的教学对策和建议。杨雪菲(2013)一文《国外中小学对外汉语文化词汇教学—以》首先对文化词汇进行了界定和分析,然后从教学构成、教学目标、教学词汇说明了教材《轻松学中文》的概况,最后提出中小学文化词汇教学中,应采取的教学策略。这两篇硕士论文都以具体的教材为例进行分析论述,研究思路比较接近,但都缺乏一定的创新性。

二、饮食类文化词汇、饮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研究

魏碧玉(2015)一文《对外汉语教材中饮食文化内容探析》先简要介绍了饮食文化的教学现状和饮食文化的概况,强调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地位以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他梳理了教材中的饮食文化内容,从教学大纲出发,对语言类和文化类教材中的饮食文化都进行了说明。同时对教材编写提供一定的建议,提出饮食文化教学的策略和应该注意的问题,最后进行教学设计。何珍(2015)一文《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文化教学探讨以—舌尖上的中国Ⅱ为例》首先阐释了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特点、饮食观念以及传统的节日食俗。对饮食文化教学的内容进行了说明,列举出饮食文化教学中可采取的教学策略和应注意的问题,最后以《舌尖上的中国Ⅱ》为例,为我们展示了如何利用此影像资源开展教学,并设计了具体的教学方案。综合对这方面的文献研究发现:饮食类的词汇教学多是依据某本教材展开,对教材中的词汇进行分析,都对饮食文化教学提供了一定的策略,但这也说明他们的研究角度有一定的局限性。

郑淼(2010)《文化视角下的汉语饮食文化探析》中,以HSK大纲为选词标准,选取作为研究的词语后,简述中国的饮食词汇如何体现中国的饮食文化特征,从文化视角叙述了饮食类词汇的教学内容,以及如何实现教学的不断创新。周馨妍(2017)《新HSK中饮食类词汇的文化内涵和教学研究》中,首先进行了选题缘由,研究内容以及相关的研究综述,对新 HSK词汇大纲的词语按照等级进行统计,并阐明选词标准。将所选的饮食类词汇进行分类后,对新HSK词汇大纲中的饮食类词语进行隐喻分析,列举相应的教学方法,最后提出新HSK中饮食类词语的教学建议。这两位学者对饮食文化词汇的分类结果趋同,对此类词汇中包含的文化内涵的部分论述不够充分。并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情况的调查了解甚少,教学策略和方法针对性不强。

通过以上整理不难看出,学者都很重视词汇文化教学,并且有意识地在为文化词汇教学提供应景式的策略。但在饮食文化词汇方面,由于缺少科学性的学术成果,撰写饮食文化词汇教学方面的论文多为在读硕士研究生,他们仅凭某本教材以及设计相关的课程来展开分析还是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再加上研究思路大同小异,创新点不够突出。

三、总结

综上,有关饮食类文化词汇教学是一个有创意的教学角度,不仅能帮助留学生适应在中国的学习生活,而且有利于弘扬传播中华饮食文化,加深他们对中国的认识,打破一些刻板印象,为汉语教学提供新思路。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篇二

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世界范围内“汉语热”现象的出现,关于如何提高词汇教学效果的探讨也越来越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从词汇教学入手,通过对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拓展和教学实践等几方面进行了全面论述,从不同角度对词汇教学的深层问题和教学方法做出思考。

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近年来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词汇教学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几乎每一篇关于词汇教学的论文中都谈到了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词汇教育的重要性做了详细论述:杨惠元先生从词汇教学与句法教学的关系角度提出“强化词语教学,淡化句法教学”①的观点;齐春红先生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角度对词汇教学的关键作用进行了理论阐释,详细论述了词汇教学的特点与认知理据②;胡明扬先生以语言的实质情况为视角,认为“语言说到底是由词语组合而成的……离开了词语也就没有语言可言。”③总之,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因此,从不同角度对词汇教学的深层问题和教学方法做出思考,对于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效果、提升留学生语言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词汇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它贯穿学习的始终, ……此处隐藏2469个字……。传授知识并纠正练习中的错误,是教师教学的重要责任。留学生在使用汉语词汇时,由于语境的不同而常常出错。所以,与当前所学词汇有关的错误,尤其是对所学词汇尚未掌握或母语干扰所造成的错误,教师要及时给以纠正。对于学生自己不能纠正的错误,教师除了直接纠正外,还需要给出一定量的练习供学生加深印象;对于学生可以自己纠正的错误,教师可采用重复、提问,或运用体态语,让学生自觉意识到错误。此外,在词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互相指错,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熟悉汉语词汇,并且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

参考文献:

①.杨惠元。强化词语教学淡化句法教学—也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1).

②.齐春红。词汇教学的特点及其认知理据[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2002,(6).

③.胡明扬。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的若干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7,(1).

④.吕必松。语言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98~101.

⑤.贾颖,字本位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汉语学习。2001,(8).

⑥.胡明扬。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的若干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7,(1).

⑦.陆华,李业才。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瓶颈与突破[J].当代教育论坛。2007,(9).

⑧.王周炎等。语素教学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基础[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9).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篇三

摘 要:一对一课堂上,教师通过设问为学生提供输出词汇的机会。对外汉语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遵循问题的典型性、实用性、层次性和交流感等原则,以达到让学生充分掌握词语的目的。

关键词:词汇教学;典型性;实用性;层次性

一对一课堂上,教师通过巧妙的设问,引导学生在回答过程中由被动输出词汇到主动使用词汇,从而达到在有限时间内掌握词汇的目的。问题呈现词汇的用法,为学生使用词汇提供“载体”。因此,教师设计和选择问题时,必须遵循问题的典型性、实用性、层次性和交流感等原则。本文结合中级词汇教学中部分词汇的问题设计,对这几项原则进行深入分析。

一、问题有典型性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级阶段,大部分词语都具有典型的用法,包括固定的结构、搭配及语义色彩。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应尽可能全面地展示词汇的典型特点。例如,“手下留情”一词,其结构框架为“对…手下留情”,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体现出这种典型结构:

①如果孕妇违反了交通规则,警察会对她手下留情吗?

在词与词的搭配上,学生很容易根据英文翻译扩大词语的搭配范围,出现诸如“享受电影”等错误。教师要把有代表性的搭配给学生,如“保持”一词,可选择“保持安静、保持联系”等常用搭配,并在问题中体现出来。

汉语中很多词语有明显的语义色彩。对于这种词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明确地告诉学生并选择典型问题。比方说,“凤毛麟角”一词,一定用来表示好的事物。教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

①现在,又会赚钱又会做家务的男人多不多?

还有一些词语,学生看了英文解释以后会出现理解上的偏差,如“闭塞”一词,学生并不能理解其“封闭”的含义,会说出“北京的交通很闭塞”等令人哭笑不得的句子。教师在给问题时,要设置合适的语境,如:

①在大山里的村子,人们出来特别不方便。那里的交通怎么样?

二、问题有实用性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对外汉语教学的中级阶段,学生开始不再满足于生活中的常用词语,希望能学习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词语。具体到问题上,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有帮助的问题,尽量避免初级阶段过于偏重生活的问题。例如,同样是“发挥”一词,面对以“一带一路”为研究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问:

①哪些地区对建设一带一路发挥着重要作用?

面对儿童教育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问:

①很多父母喜欢让孩子画画,画画对孩子有什么好处?(发挥想象力)

除了与专业有关的内容,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热门人物等也常常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例如,索马里恐怖事件、股票危机、希腊经济危机等。“恐怖”一词,教师便可以从9?11事件说到索马里事件,同时还可以复现“根源”、“手段”等词,为学生创造成段表达的机会。再如,“注入”一词,教师可以提问:

①欧洲央行会为希腊银行注入资金吗?

三、问题间有层次性

教师提问的过程是学生不断掌握词语的过程。学生在没有文字凭借(板书上仅列搭配)的状态下,通过听教师的问题获取该词的用法。因此,问题间的层次性十分重要。问题间的层次包括,词的用法和词性逐步呈现,问题由带目标词到不带目标词,由封闭到开放。

词的用法要逐步呈现。例如,“威胁”一词,有“A威胁B”和“B受到A的威胁”两种结构。设计问题时,教师应注意先呈现基本结构“A威胁B”,再自然过渡到“B受到A的威胁”。

教材在对词语的词性标注中往往仅注明词性,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重点及教学时间有选择地展示词语不同词性的用法。在设计问题时切忌体现不同词性、用法的问题毫无原则地掺杂在一起。例如,“来源”既是名词也是动词,教师可做如下设计:

①在美国,学生有经济来源吗?

②恐怖主义来源于什么?

③知识来源于什么?

④优秀的成绩和持之以恒的努力有什么关系?

由上面的问题群也可以看出,问题的顺序要遵循由封闭到开放的原则,第一个问题可以为是非问句,以此来呈现词的用法,最后一个问题可以不出现目标词,给学生主动使用的机会。如果学生的水平较高,最后也可以出现有争议性的问题,给学生表达自己看法的空间。

四、问题体现交流感

在一对一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一问一答,很容易成为纯粹的机械操练,这会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学生也会觉得疲惫。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问题,和学生交流看法和思想。

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他们的文化习惯、法律法规等与中国存在很大的差异。教师应该抓住这些不同,给学生对比的机会。例如,“赡养”一词,教师可以提问:

①在中国,法律规定孩子必须赡养自己的父母,在美国呢?

除此之外,学生对社会问题往往有自己的看法,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表达自己看法的空间。如“淡薄”一词,教师可以问:

②很多人认为,现在人的道德观念越来越淡薄。你同意吗?

教师也可以适时追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让学生感受到倾听感。

总之,问题设计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尤其是一对一课堂上非常重要,要想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除了遵循典型性、实用性、层次性、交流感以外,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新版多篇)范文。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新版多篇)[本文共7608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